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经济学:科学理论构成对经济学形式化、数学化的影响,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经典物理学的危机、现代物理学的革命以及数理逻辑的发展,人们的科学观念发生了根本变革。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年电子的发现,随后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核素镭,20世纪初又出现了量子理论和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现代物理学的这一系列革命.使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传统大厦摇摇欲坠。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哲学因为突出了经验作用而贬低理性作用的倾向越来越不受欢迎,于是英国的罗素和奥地利的石里克等人把实证主义的经验主义同现代逻辑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创立了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又称逻辑经验主义。它作为科学哲学的第一个完备形态,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初。他们以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传人自居,主要手段是通过对科学的逻辑分析找到人类知识牢固而坚实的基础,以及科学可靠无误的根据,以最终统一人类的科学为自己的使命。逻辑实证主义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科学理论构成对经济学形式化的影响,体现为数理经济学的发展;二是实证原则对经济学可检验性的要求,体现为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数理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是两门不同的经济学之应用数学。数理经济学是一门定性的学科,比如研究此量与彼量之间的消长关系,确定在达到最佳经济效果时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这些是数理经济学经常的任务。尽管数理经济学是一门定性的学科,但它所研究的量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义。有些定义比较明确,如产量、价格、收人、资产,这都是熟悉的经济量;有些定义比较困难,比如效用。直到边际学派提出边际效用,效用的概念才明确了。而计最经济学则是一门定量的学科。计量经济一般以数理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各种经济量进行测算。它在制订经济政策、评价过去某一经济政策的效果、乃至检验数理经济的理论是否正确,都是经常用得到的。
从第一个方面即“关于科学理论构成对经济学形式化的影响.体现为数理经济学的发展”来看,逻辑实证主义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不加解释的公理演算系统,它由一些特定的原始术语和初始假说构成;另一部分是一组称为对应规则的句子,它对某些理论术语作出了经验的解释,从而使公式化的公理演算系统具有经验的内容,使它的正确性可以接受经验的检验。因此,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理论结构的要求表现在理论公理化方面,一是把该理论中的全部陈述安排成一个演绎系统,该理论的“基”由公理组成。这样,该理论中的全部陈述都可以由公理通过演绎推理而导出;二是把理论中的全部概念安排成一个系统,该系统的“基”由“基本概念”组成,这些基本概念应当是人类直接经验的反映或者可以解释为物理操作。而构成的系统不仅要说明各类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而且要表明从基本概念出发怎样可以逐步导出所有其他概念。
逻辑实证主义对理论构成的公理化要求引导着经济理论的形式化进程。在哲学方法论影响下.经济学研究结合一些数学方式、形式化方式形成了西方经济理论研究被广泛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经济分析和运用数学工具形式化的表达。
逻辑实证主义将自然科学方法特别是数学方法运用于经济学,在理论上至少有两个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利用数学方法研究复杂现象具有语义的共同性,并且不论其推演过程如何冗长,丝毫不会丧失其可靠性。如果利用常识来推理,很快就会变得牵强附会,使人将信将疑,而这一点正是社会科学包括古典经济学中一个突出的弱点。我们在讨论社会科学的问题时,往往会对某一问题的语词、语义以及过程的叙述产生歧义。比如关于人权,我们与西方某些人士无法对话,就在于参与讨论的不同方对人权有各自的语义系统和特定内涵,这就造成讨论“问题”的歧义性。
未完待续。